【校友專訪】探索真實的自我 找到工作的熱情 職涯諮詢師于亦知
跳到主要內容區
Top

【校友專訪】探索真實的自我 找到工作的熱情 職涯諮詢師于亦知

「職涯諮詢師」近年來在全球產業波動更迭、高複雜性的環境下,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。職涯的發展與過往直線前進不同,轉而朝向多維度的方向發散,企管系畢業的于亦知帶著自身專業與對市場的敏銳度,為勞動力者提供更多選擇與機會,陪伴他們解決職涯道路中的挑戰並釐清職涯發展。

談到如何從事這樣”助人的行業”,也是于亦知經歷多次跑道轉換後的體悟。初入職場於花旗銀行服務的期間,曾經參加公司舉辦的志工計畫,每週利用一天的晨間時光前往偏鄉陪伴當地孩童早讀,結束後再準時回到公司上班。「最初會參加僅是為了志工體驗以及身任儲備幹部的驕傲,到後來我是瘋狂到每個禮拜四早上六點在捷運站報到,」他笑著說,從一開始的體驗性質,到開始期待與孩童碰面的時光,在這段過程中發覺服務帶給他的快樂與成就感,因而找到驅策他工作的鼓勵與動力。

工作動機十分明確的他表示「選擇一份工作時,我很注重它的『意義』是否對社會、或我服務的對象有貢獻,」過往曾任職新創科技企業的總監特助,公司主要從消費者角度將彈出廣告轉化成有趣的互動,改善惱人的彈出式廣告頁面,也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,不再對這項服務感到厭煩。看似普通的事,卻是他在工作歷程中探索自我的成果,因而產生對工作的驅動力,也反映到後來于亦知在管理顧問公司擔任經理時,藉由適時地賦能組織成員,讓團隊認同公司價值、瞭解工作對自我的核心意義,並找出適合自己工作模式,也為組織創造出共同成長並和諧共處的團隊環境。

作為職涯諮詢師,于亦知幫助許多對職涯發展有疑惑的學生,尤其在台灣產業背景與教育環境下,學生往往沒有充裕的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,在面臨就業壓力時,只能盲從地跟往熱門方向,而忽視了自身的天份與能力。

面對即將到來的畢業求職潮,于亦知從他職涯諮詢師的視角建議職場新鮮人,離開校園後正式進入職場,試著給予自己2至3年的時間在一個單位中學習,不僅學習做事更要懂得學習「做人」,透過這段時間學習向上、向下以及平行管理的職場技巧,這不是在短期內可以達到的成果。「第一份工作並不會定義你的人生,它是給你更多探索自我與成長的機會,」請新鮮人們耐心找出自己的學習曲線模式,以及未來發展的志向或興趣,才能更明確知道下一份工作該往哪裡走。

轉職的勇氣 離職的練習
「每個人都適合轉職!」不擔心被貼上「沒定性」的標籤,于亦知從他擔任職涯諮詢師的經驗,提出產業界中不一樣的思考方式:「在變化萬千的時代,能在不同領域中適應的人,更具備多元能力,」有別於傳統人力資源的思維模式,不再專注求職者的年資與忠誠度,更著重在個人的思維廣度,能在各領域中略有涉獵,集不同思維於一身,反而更具備競爭力。

然而轉職的念頭大家都有,能真正實踐的人卻不多,「明明大家心裡的答案都只有一個,卻因為覺得離職兩個字很可怕,而錯過離職的黃金時機」。針對不安於現狀,卻又不知道如何踏出第一步的人,于亦知給出一張「離職準備清單」,從萌生離職的意念起,逐步展開各項準備:完成履歷、分析各項工作機會、練習寫離職信,每一個步驟都是可以被練習,等待轉職的抉擇點到來,你已經有充足的資源與籌碼,離職不再是手忙腳亂的事情。

雖然職涯諮詢的產業已慢慢開始萌芽,也有越來越多不同領域者投入職涯諮詢師的角色,于亦知坦言相對於台灣的文化,仍有很長的路要走,特別是想從事體育或藝術領域者,但這似乎是一個必須的使命,結合政府的資源建構出更多元的職涯環境,並能真正做到適才適性的發展。

(本次訪談感謝臺北市國立中山大學校友會協助邀請,banner照片攝於2021年5月3日服務學習課程,課堂中于亦知學長與學弟妹進行職涯分享。)

瀏覽數: